主演:Stanislaw Mikulski Emil Karewicz Bronislaw Pawlik
导演:Andrzej Konic Janusz Morgenstern
简介:大于生命的赌注第一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伯维尔(法西斯德国间谍与反间谍机构)有一名极为出色的军官,名叫汉斯.克劳斯。然而,克劳斯上尉的真实身份是:波兰侦察员。...《大于生命的赌注》是一部波兰惊险电视系列片,它拍摄完工之后很快就出现在苏维埃荧屏上(译者注:文中多次出现的“苏维埃”一词应该就是指苏联。尽管剧中“克劳斯大尉”无疑是波兰人,但俄国人还是不假思索地把他叫做“苏联侦察员”),并在70-80年代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播。系列片原本只有6集——大家觉得6集已经够长了,然而在电视台播出之后它引起了如此空前的观众狂热,以至于不得不紧急加拍——结果又拍了12集。因为在剧中扮演英勇无畏的苏维埃侦察员“克劳斯大尉”,斯坦尼斯拉夫.米库尔斯基成为苏维埃姑娘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偶像。这部电视系列片拍摄于60年代中期(1965-1968),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第一部多集电视连续剧,它的成功激发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电影工作者极大的创作热情,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样式相近的影视作品。后来,并非出于偶然,当国产片《春天的17个瞬间》播出之后,克劳斯大尉有了一个新名字——“波兰的施季尔里茨”。《大于生命的赌注》是按照古典戏剧的艺术原则来创作的,剧情一幕一幕依次展开,这样的次序用一位影评家的话来说“能使观众们更放心”。在那个时代,社会主义艺术作品的首要任务是展现正面形象、英雄人物,而战胜法西斯德国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波兰(就像对于苏联一样)而言无疑是展现共产党员英雄的最出色的舞台布景。男主角的扮演者米库尔斯基深刻地领会了克劳斯这一艺术形象的内涵,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多次扮演共产党员军人。在现实生活中,米库尔斯基和雅鲁泽尔斯基大将(译者注:曾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国防部长、波兰总统)是好朋友。在1981年,当雅鲁泽尔斯基大将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的时候,米库尔斯基(与其他很多演员、导演截然不同)拒绝参加针对国家电台、国家电视台的抵制活动。(克劳斯大尉果然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布尔什维克~ 赞一个!)1990年,在雅鲁泽尔斯基自愿辞职之后,《赌注》又一次出现在波兰荧屏上,然而这一次与以往有所不同:在每一集开头(类似于捷克斯洛伐克电视剧《泽曼少校》Майор Земан),总要冒出来一位历史学教授,他专门负责揭露《赌注》剧情的胡编乱造以及克格勃大尉克劳斯罪恶的思想(译者注:原文如此)。然而,又是若干年过去了,“反苏维埃历史歇斯底里症”逐渐停息,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为啥不拍续集呢?甚至还出现了竞争:导演弗拉季斯拉夫.帕西科夫斯基(译者注:并非原导演)想让波兰电影新星米哈尔.热布罗夫斯基担纲主演《赌注2》,而原作著作权所有者兹毕格涅夫.萨菲扬、安德热伊.希普尔斯基则拿出了自己的剧本写作方案并且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演员名单。 当然,这一切还仅仅是没有实现的计划方案。《大于生命的赌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阵营第一次以多集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式来描绘侦察员的功勋,在苏维埃时代,这部连续剧所获得的成功是空前的。电视剧本来只有六集,但是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加拍六集——结果它变成了12集。时至今日,“克劳斯上尉”依然没有被遗忘。他往往被称作“波兰的施季尔里茨”,然而这个称呼并不恰当:首先,“克劳斯上尉”问世早于“施季尔里茨”;其次,“克劳斯上尉”与“施季尔里茨”的相似之处并不多。实际上,现在更多的人把“克劳斯上尉”叫做“波兰的詹姆斯.邦德”——波兰007。不久前,在波兰,《大于生命的赌注》被评选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连续剧”。 60年代以来,这部连续剧在波兰国内已经播出24次之多,观众人数超过3000万。俄国人关于《赌注》的一些谈论: 克劳斯上尉不仅成功地粉碎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罪恶阴谋,而且与此同时以无可抵御的魅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美女的芳心——每一集都要换新的(每一集都有独立、完整的剧情,而固定的人物只有克劳斯本人以及他的朋友SS上校布伦涅尔——此人从未怀疑过,他是在同一个苏维埃侦察员交好)。 当然,与时代精神相符,《赌注》是一部传统的社会主义电影,不过它的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并不那么惹人厌烦,因此即便放在今天来看它仍然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视连续剧。《大于生命的赌注》根据安德热伊.兹贝赫系列中篇小说改编。“安德热伊.兹贝赫”实际上是两个人——两个著名的波兰作家:兹毕格涅夫.萨菲扬 [Zbigniew Safjan] 、安德热伊.希普尔斯基 [Andrzej Szypulski]。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而《大于生命的赌注》系列小说则是二人合作的成果。